“找老师傅问红烧肉怎么做。”赵平生笑着看她,“刚刚你眼睛都快长在那一碗肉上了。”
“真的?我表现得有那么明显?”
“一点点明显。”
行吧。宋雨晴不再纠结这点细节,她想的是赵平生学会了这道菜,那以后他们就能在自己家吃了!只要能搞到肉,放开了吃!
“老师傅教你的,有没有认真记下来啊?细节都问清楚了吧?”
“记好了,放心,不会短了你的好吃的。”
两人回去时路过书店,宋雨晴拉他进去准备买几本连环画带回海岛。但进来时发现书店的工作人员是个陌生面孔。
“原来在这的小花同志今天休息吗?”
工作人员打量了她一番,“小花啊,调去档案馆了,你是她朋友?”
“不是不是,之前来书店和她聊过几句,没想到她调走了。”心里有些怅然,她没想到她这么快再回羊城,也没想到小花同志调走了。
“调走了好啊,人往高处走嘛。去档案馆比在这里好多了。”
宋雨晴心说也是,小花同志能有更好的去处,她该为她高兴才是。
一连挑了十五本连环画,付了钱后拿了张旧报纸包住。
从书店出来,宋雨晴就和赵平生说了小花同志是谁,“那几天我常来查资料,她还帮我了呢。”
他们两个现在遇到谁,或者想起什么事就立刻“信息共享”,这样,他们对彼此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生活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当然,也是怕出现纰漏可以帮忙打掩护。
时间还早着,快走到机械厂旧家属区时,宋雨晴又不想那么快回到那个家里了,干脆带赵平生继续在外面逛,还真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坐下闲聊的好地方。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他们才慢悠悠地回家去。
看到他们回来,大宝撅嘴又想闹脾气,但一瞥到板着脸的宋建国,想到上午被爷爷揍的那一顿,抽了抽鼻子,背过身去不搭理讨人厌的二姑。
“小赵过来喝茶。”宋建国招呼赵平生过去坐着,又使唤宋雨晴去厨房帮忙,“以前在家里就没怎么下厨帮忙,以后你们两个成家了,小赵工作忙,你得把家里的家务活担起来。趁着在家,多跟你妈学学。”
宋雨晴不乐意听这种话,但想着宋建国又不是她亲爸,这些话是他要说给他亲女儿听的,她又不是,敷衍地应和着,反正等她走了,天高皇帝远的,他还能管得到她家里?
她也犯不着拿宋建国和她亲爸做比较,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不能强求宋建国和她亲爸一样的思想。
赵平生笑了笑,道:“以后成家了,自然是我和雨晴一起分担家务,不想做饭,去医院食堂吃就是了。而且雨晴年后就要在生产队的小学当老师上课了,她也有自己的工作。”
宋建国惊讶地看向宋雨晴,把举起的杯子放下来,“你现在是生产队小学的老师了?怎么都没和我们提过?”
“昨天回来睡懵了,给忘了。”早上大家又忙着出门,各有各的事情,她也就没说。
宋建国高兴地连说了三声好,把厨房里的唐秀香和宋知秋喊了出来,又给她们说了一遍,“雨晴当上生产队小学的老师了,以后也是有工作的人了。”
“真的?!哎哟,这么大的事你这丫头回来也不说一声。”唐秀香心说,可能自家二女儿命里就该下乡走一趟,这不,结婚的大事和工作的事都给解决了。
宋知秋终于难得对宋雨晴有了笑意,忙问她是怎么选上的,当了什么老师。
宋雨晴不仅说了生产队小学招老师的事情说了,还说了隔壁公社宣传岗招工的事,“那个宣传岗一看就不是正经要招人的。还好,生产队小学倒是挺公平公正的,还有一位被招上的老师是也是知青,和我是同一批下乡的。”
家里人都很高兴宋雨晴有了工作,但是他们有些怀疑,“你唱歌是不错,但你教学生画画?这能教?”
宋雨晴挺直腰板,“能啊,怎么不能?我们生产队的小孩都说我是神笔马良,个个去找我要画画呢。我以前是没发掘自己的这个长处,下乡无聊随便画画,没想到画得还不错。”
家里人没想太多,只以为她是矮子里拔高个。
“那你就好好干着,虽然只是生产队里当个小学老师,但也好过下地干活。”他们总觉得宋雨晴写信回来的内容有点“虚”,看她说自己下乡刚开始虽然拿的工分少,但后面上手了也能拿八个工分看着不是很相信,但大家都能理解,孩子给家里报信都是报喜不报忧。
“那以后,你们结婚了,你住部队那,上班方不方便?”
“方便得很,赵平生买了辆女士自行车,我现在骑得很熟练了,以后我就骑车上下班呗。小学的四个老师全是我们知青小院的人,排课可以互相商量。”
唐秀香只关注到了“女士自行车”,中午回来又听小女儿说二姐夫给二姐送了块手表还有新衣服心情有点复杂。
她既高兴赵平生对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