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么容易。”
此时众人都小声议论了起来,皇太极也是微微皱眉。
济尔哈朗继续说道:“洪承畴素来小心,此番明国派出的援兵也都是精锐,其中还有刘衍所部数万新军,此前我军在松山堡等地的试探也证实,明军的战力很是强悍,此战我军要小心应对才是,决不可掉以轻心。”
在场的一众奴酋听了济尔哈朗的话,脸上都写满了担忧,这次的仗不好打啊。
皇太极为了打赢锦州之战,几乎将整个大清的家底都掏空了,如果此战有个闪失,大清的根基就彻底毁了!
按照八旗的编制,以牛录为基层组织单位,每二百人到三百人为一牛录,父死子继,兄亡弟代。一般来说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男丁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所以满清一个牛录的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每牛录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其自身的能力如何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要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也就是步兵,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核到马甲,巴牙喇不等,只要成绩优秀就会逐级晋升。
在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他们从十岁起就考核,到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还不能披甲,以此时满清的尚武氛围,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出路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旗丁都非常“卷”。
只是此次锦州大战,皇太极几乎将各旗的旗丁都拉出来参战了,还有历年间大量掠来的汉人等奴隶追随,国内青壮几乎被一扫而空。如果此战输了,那结果是什么,包括皇太极在内,所有人都非常清楚。
此时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济尔哈朗处世谨慎,锦州城外的各种布置没什么缺陷,自己巡视乳峰山各处后,也挑不出毛病,于是便说道:“郑亲王亲历战阵躬冒矢石,此番布置,朕很满意。”
随后皇太极对众人说道:“诸位臣工也都说说吧,洪承畴率领的二十多万明军抵达之后,我大清要如何迎战。”
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争强斗狠,向来看不起明军,他说道:“陛下,此番南蛮子的援兵就算都是精锐又如何,在我大清铁骑的冲击下,他们就算来的百万大军,结果也是大败而归!”
看豪格骄狂的样子,济尔哈朗只是笑笑却没有说话,自然是不想惹麻烦。
济尔哈朗没有开口,皇太极却脸色一沉,喝斥道:“此番明军来势汹汹不同以往,其军中更有刘衍所部新军,决不可小觑。此战关乎我大清千秋万代,如果你敢郎战,以至于损兵折将,朕定然严惩不贷!”
豪格见状急忙请罪,不过眼神中依旧闪烁透着不服气。
皇太极对长子豪格非常的宠溺,他登位后连连整死兄长阿敏与莽古尔泰,又不断打压各旗旗主,一切都是为了给豪格铺路。此时皇太极看着豪格的神情,也不禁皱了皱眉,暗暗召集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时候才能稳重一些。
这时,武英郡王阿济格,也对豪格言语表示支持,他同样对明军轻蔑。阿济格与豪格一样脾气粗暴,虽然打仗厉害,但是对权术却一窍不通,豪格的不断示好下,便舍弃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多尔衮、多铎,而是投靠了皇太极、豪格父子,几次对多尔衮、多铎出手打压。
皇太极眼见这两个莽夫之辈接连发言,心中也只有一阵叹息。
好在大臣英额尔岱这时出列道:“陛下,奴才认为郑亲王说得有理,锦州之战需得谨慎。此战明军出动了二十多万精锐,非同一般。我军绝不可速战,否则万一有失,为之奈何?所以奴才以为,我军可环松山而战,步步依山险防御,逐步消耗明军锐气。待其食尽,我军当可挫其锋锐,将明国大军尽数埋葬于此!”
皇太极点头赞同,英俄尔岱很有才能,向来受他器重,特别是擅长理财和外交,几次出使朝鲜,都获得圆满结果,让自己无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对付大明。
此次朝鲜国之所以能出兵一万,而且还供应了大量的粮秣,除了畏惧大清军威之外,也有英俄尔岱一番努力的成分在里面。
如今英俄尔岱是大清的户部承政,又担任次战大军的钱粮总理重任,身份很有分量,其建议又很合皇太极的心意,于是皇太极称赞道:“他塔喇承政勤于职事,当为众卿之表率。”
随后皇太极目光望向正红旗主代善。
代善虽然已经退居幕后多年,然统兵出征咤叱风云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庞杂无比,本身又有大贝勒之称。
所以虽然皇太极屡次打压代善,而代善也表现出非常恭顺的态度,但是皇太极的心中依旧对其非常戒备,很不放心。
“和硕兄礼亲王也说说,此战我军要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