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78节(1 / 2)

“人要脚踏实地,你几个弟弟,年纪轻轻就从军从政,李佑镇守西域,李傥有灭国之功,李儁出使海外,就算是太子,也老老实实跟着王猛学了两年,你身为长子,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这是朕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要不要,你自己看着办。”李跃神色转冷。

他都把心思打到关西士族身上了。

说明他和身边的人已经深谙内斗的本质,准备借关东关西之争成势。

这已经触及李跃当初划下的红线。

一旦让他成势,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李跃干脆踢的远远的,让他喝几年西北风,凉快凉快再说。

李跃年纪虽然大了,还没老糊涂。

“儿臣……领命。”见动真格的了,李仪不敢再造次,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算是他为数不多的长处。

“去吧。”李跃翻身,裹紧新制的棉被,闭眼休息。

“儿臣告退。”

等到李仪出殿后,杨略才从后殿走出,“诸位皇子之中,只怕大殿下最精明。”

李跃睁开眼,“只是小聪明而已,他那点心思弄得人尽皆知,何其愚也。”

杨略摇头道:“非也,唯有公然与太子相斗,才会招揽其他不愿臣服太子的势力,大殿下能斗到现在,没被太子一系抓住把柄,足见其能。”

这话倒是提醒了李跃,一直是李仪在主动进攻。

李俭反而默默无闻。

除了李俭的忍让,李仪也有些能力,否则李俭身边的人就不会让他好过。

“到此为止了,先让他去瀚州冷静冷静,过几年再封去海外。”李跃一阵萧索。

帝王之家,同室操戈,在所难免……

铜驼大街,一辆其貌不扬的马车缓缓行驶着,李仪脸上的轻浮之色尽去,“父皇终究还是没同意,可惜了先生的妙计。”

“这一去漠北,不知多少年才能回返。”权翼一脸怅然之色。

投奔李仪麾下的陇右豪强势力,都是权翼拉拢过来的。

求封陇右也是出自他的谋略。

权翼纵横天下多年,深谙各种权谋之道,李仪想要成事,唯一可能就是借关西士族之力,可惜被皇帝轻易识破。

“也许是我操之过急了,去瀚州也好,能远离父皇的耳目,若能一统大漠,二十年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也。”李仪不再掩饰,逐渐露出枭雄气概。

而一个枭雄,永远不会放弃定下的目标。

权翼眼珠一转,“能与中原相抗者,草原也!殿下英明,臣观玄菟郡王,亦非甘于人下之人,此去漠北,或可与他结交,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玄菟郡王李傥杀伐决断,北海一战成名,但因杀俘、霸占代国嫔妃之事,颇受朝野诟病。

既然受朝野诟病,就肯定与太子走不到一块儿去。

相对而言,李傥在辽东崛起,威胁更大。

辽东与漠北一结盟,成功几率大增。

二十年,足够他们未雨绸缪了。

“哈哈,先生果然本王之智囊也。”

天下

吴会豪强拿到新装备和战马,气势都不一样,一路南下,大梁海军紧随其后,水陆并进,前后夹击,所向披靡。

林邑国节节败退,不断向南退走。

邓遐率一万精锐先行占领沿海港口,抓捕当地土人为奴,修建营寨,又从营寨扩建为坞堡。

坞堡一立起来,等于站稳脚跟,有了后方基地。

江东的人力物力从海上源源不绝的输送过来。

一个小小的林邑自然不是对手。

周止作为吴会士族的武宗,极富韬略,没有着急进攻南方丛林,也是先站稳脚跟,训练山越人,以他们为前驱,一口一口蚕食内陆。

山越人在平原上打不赢吴会豪强,却极擅山林作战,对付林邑人绰绰有余。

不到半年,基本占领林邑,林邑国残存势力向内陆溃散,难成气候。

其后,吴会豪强们纷纷在各自的划定的地盘上建造坞堡。

而他他们的坞堡建起来时,大梁最大的港口金兰城已经屹立在南海之滨。

朝廷顺势设立安南都护府,以邓遐为征南将军,安南都护。

大梁的海军没有止步于此,开始向南洋和天竺进发。

东面,随着辽东海军的持续袭扰,百济、高句丽、新罗不断衰弱,大量人口被掳掠至北海,修建城池。

北地苦寒,俘虏过去,十不存一。

据不完全统计,洪兴七年至洪兴十一年这五年间,冻死、累死的倭国、新罗、百济奴隶多达二十万人。

一座座沾染异族血泪的城池坞堡耸立在北海之滨,同时也带来了畸形的繁华。

燕然郡王、征北将军李仪赴任之后,立即展现杰出的治理能力,城池周边非但可以放牧,还被迁徙而来的中原人开垦出了农田。

耕、牧、渔、猎,四位一体,迁徙到瀚州的梁国百姓日子过得并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