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以降,唯有斯土斯民,敢称中华上国!”
众人闻之,齐声长啸,阮小七满面通红,拔刀砍地,大声道:“正当如此!这趟北行,小七便粉身碎骨,亦不让那些异族小觑我汉家分毫!”
孙安上前跪倒,把曹操一抱:“哥哥,小弟不愿为赵家将,只愿做武家臣,这趟北行,若不带上小弟,便跪断了这双腿也。”
宋江见了,送个顺水人情儿,在一旁笑劝道:“哥哥,屠龙手乃是世间少有的好汉,便带上他何妨?连着哥哥正好凑足二十个好汉,将来史书上也好看。”
那二十个?曹操、许贯忠、林冲、史文恭、花荣、栾廷玉、孙立、樊瑞、李俊、张顺、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焦挺、时迁、周通、解珍、解宝、孟康,再加个孙安,却是恰好凑整。
曹操哈哈大笑,拍着孙安道:“便遂你愿。”
看得孙新、乐和、孔明、孔亮等羡慕万分,却是自知本事毕竟有限,去了若是顺利还好,若是碰上山高水短,不免拖了大家的后腿。
这正是:女真虽有英雄汉,华夏岂无好汉哥?黑水白山身手展,二十兄弟起狂歌。
三阮水底搏蛟龙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儿,此话诚为至理也。
譬如“跨海寻北国结盟上下夹攻敌国”,这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战略构思,其实也并非一个新点子儿——此计与远交近攻的基本外交逻辑相契,自然有人打过类似算盘。
譬如南唐之主,艺术家李璟。
作为著名艺术家皇帝李后主的亲爹,李煜那身艺术细菌,显然是完美继承亲爹血脉的结果。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
读起这些细腻悠扬的诗文,其才情自然可见——虽然稍逊其子,但应远胜赵佶。
就是这位艺术家皇帝,于周世宗显德三年,“遣兵部郎中陈处尧持重币,浮海入契丹乞兵。契丹不能为之出兵,而留处尧不遣”。
契丹人不肯出兵,但是留下了使者不给走,估计是觉得“你这厮胆儿还挺大,干脆留着为俺们狼主做事吧。”
时光悠悠,转眼已是太平兴国六年。
这一年,斧声烛影之嫌疑犯,强幸小周后图之男主角,一代车神宋太宗,为报高梁河被迫飙车之仇,欲再次大举进兵契丹。
但思及高梁河被殴之惨,便也打起了两面夹攻的主意,车神选择的对象是渤海国。
渤海国者,高丽之北一小国也。契丹曾攻其扶馀城,改作“东丹府”,算是契丹之仇国,不过车神没有把对方当成对等的盟友,“赐渤海王诏书,令发兵以应王师。”
车神慷慨许诺,“灭辽之日,幽蓟土宇,复归中朝,沙漠之外,悉以相与”。
大好河山,悉归朕有,沙漠之外,都给你们。
渤海国人又不傻,径直理都没理——史载,“渤海竟无至者。”
五年之后的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车神故技重施,又派人渡海寻盟,这一次目标对象是高丽,态度依然是居高临下,“命发兵西会。”毕竟是藩属国,高傲点也没毛病,不过高丽一味敷衍了事,也只得不了了之。
又过八年,到得淳化四年,契丹侵袭高丽,高丽满地打滚之余,想起车神邀约前事,毅然决定出兵夹攻,派人来南朝相约共伐契丹,然而时年五十五岁,老迈多病的车神,早不复当初壮志,叹一口气,黯然拒绝——“以北鄙甫宁,不可轻动干戈,为国生事,但赐诏慰抚,厚礼其使遣还。”
如今历史的车轮滚滚转动,终于轮到了艺术皇帝头衔的接任者,车神的来孙儿,画家赵佶,去实现这个跨海结盟的伟大创想。
重和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登州蓬莱滨海处,有崖高二十余丈,石皆赭红,突向北方,名为田横山也,因楚汉相争时,齐王田横屯兵于此,故而得名。
田横山亦称登州岬,因其位于齐鲁之极北,故又名老北山。
若从此山往北,至辽东最南端的南岬角,笔直画出一条二三百里直线,即为渤海、黄海之分界也,所谓“一山分两海”,传说中押解要犯去往的沙门岛,即在左近。
宋太祖建隆二年后,女真人连续数年,自辽东来苏县泛海至登州卖马,由于运来马匹众多,建隆四年,太祖特地下诏,令“蠲登州沙门岛居民租赋,令专治舟渡女真所贡马。”
马政站在田横山上,手指北方,大声道:“诸公,我手所指,即昔年女真贩卖之路线也,高丽入贡,亦是沿此路来,我等由此向北,一日即抵辽东,北行三千里,当可寻到金国皇帝!按枢相分付,赠之以礼物,叙以昔年彼等来登州卖马之事,以彰旧好,再传官家宣抚口诏,然后我等便可随机应变,提及联手灭辽之事,看他意思若何。金人若也有意,我等即可荣归,朝廷自派重臣同他商议结盟,灭辽之日,我等皆是功臣也。”